纖維束過濾器的工作原理-杭州鑫凱
2025-08-06 點擊量:
纖維束過濾器是一種基于深層過濾原理的高效水處理設備,其核心通過束狀纖維濾料的孔隙截留、吸附作用去除水中雜質,同時借助濾層可壓縮性實現精準過濾與高效反洗。以下是其詳細工作原理:
纖維束過濾器的核心組件包括:
-
纖維束濾料:由數萬根高分子纖維(如聚丙烯、尼龍、聚酯等)組成,單根纖維直徑通常為 5-20μm,長度 0.5-2m,纖維表面光滑或經改性(如親水處理)以增強吸附能力。纖維束一端固定在過濾器上部的多孔板(或濾帽),另一端連接在下部的活動板(可上下移動)。
-
濾罐:圓柱形承壓容器,內置纖維束濾料,頂部設進水口、排氣口,底部設出水口、反洗排水口,側面或底部配備反洗進水 / 進氣口(部分設備支持氣水聯合反洗)。
-
驅動裝置:控制下部活動板升降的電機或氣動裝置,用于調節纖維束的松緊度(即濾層密度)。
過濾時,纖維束處于壓實狀態,通過以下步驟實現水質凈化:
-
濾層壓實
驅動裝置帶動下部活動板上升,纖維束被拉伸、收緊,形成致密的濾層。此時,纖維之間的孔隙呈現上松下緊的梯度分布(上部孔隙較大,下部逐漸細密),這種結構可使水中不同粒徑的雜質在濾層不同深度被截留,提高納污容量(避免表層快速堵塞)。
-
水流過濾
原水從濾罐頂部進入,自上而下穿過濾層:
-
水中的大顆粒懸浮物(如泥沙、纖維碎屑)首先被上部較粗的孔隙截留;
-
較小的膠體顆粒、微生物則隨水流進入濾層深部,被更細密的纖維間隙攔截,或通過纖維表面的范德華力、靜電引力吸附去除;
-
過濾后的清水從濾罐底部的出水口排出,出水濁度可低至 0.1-0.5NTU(視原水水質和濾料精度而定)。
-
過濾阻力變化
隨著過濾進行,濾層截留的雜質逐漸增多,進出水壓力差(△P)上升。當△P 達到設定值(通常 0.05-0.1MPa)或過濾時間達到預設值(如 8-24 小時),設備自動切換至反洗狀態。
反洗的目的是清除濾層中截留的雜質,恢復濾料過濾性能,核心是利用水流(或氣水)沖擊使纖維束松散、抖動,將雜質剝離并排出:
-
濾層松散
驅動裝置帶動下部活動板下降,纖維束自然垂落、松散,此時纖維之間的孔隙增大,為雜質脫離創造空間。
-
反洗操作
反洗方式根據設備設計分為水反洗或氣水聯合反洗(后者更高效):
-
水反洗:反洗水從濾罐底部進入,自下而上穿過濾層,水流速度通常為 10-20m/h,通過水流剪切力將纖維表面的雜質沖刷下來,污水從頂部反洗排水口排出;
-
氣水聯合反洗:先通入壓縮空氣(氣速 30-50m/h),氣泡在纖維束間劇烈攪動,使雜質松動;再通入反洗水,將雜質徹底帶出。氣水協同可減少反洗水量(比純水洗節省 30%-50%),且清洗更徹底。
-
正洗(可選)
反洗結束后,部分設備會進行短時間正洗(原水正向沖洗),清除殘留的反洗污水,確保出水水質穩定后,重新進入過濾狀態。
纖維束過濾器的高效性源于兩大設計:
-
梯度濾層截留:通過纖維束壓實后的孔隙梯度,實現 “大雜質表層截、小雜質深層留”,提高納污能力(單位體積濾料的截污量是傳統石英砂過濾器的 3-5 倍);
-
可控松緊度:過濾時壓實濾層保證精度,反洗時松散濾層便于雜質脫離,解決了傳統濾料(如砂、活性炭)“過濾精度與反洗效果難以兼顧” 的問題。
簡言之,纖維束過濾器通過 “壓實過濾截留雜質,松散反洗再生濾料” 的循環過程,實現對水中懸浮物、膠體等雜質的高效去除,適用于需要高精度過濾且水質波動較大的場景。